提到古典入門歌曲,那麼就不得不提 動物狂歡節這首兒童音樂組曲。 此曲是來自 法國作曲家 聖桑 所作的室內樂組曲,以各種樂器生動的來描寫許多動物的曲子。
為什麼創作這首歌曲呢?
聖桑在50幾歲時已經在音樂界享有一定的地位,並開始環遊世界。1886年(51歲)時,在奧地利放假期間,答應了巴黎好友的請求,而同時間,他在當地深受『嘉年華』啟發,於是在短短幾天,寫出了這首歌曲- 『動物狂歡節』。
在這首歌曲裡,聖桑用生動的手法來描寫動物的特色,例如:獅子很有精神走路、袋鼠蹦蹦跳跳、烏龜慢慢爬、母雞小雞快速吃東西等等。透過這樣的演奏方式,宛如把動物們集結起來加入了一場狂歡遊行之中。
然而,這首歌曲對聖桑而言,只是跟朋友間娛樂的無心之作,一直都沒有正式發表,直到1922年(過世的隔一年),這部組曲才公開,至今深受大家的喜愛。

到底有哪些動物呢?讓我們來看一看
這首動物狂歡節是一首管絃樂曲,分成有14個小組曲而成,讓我們來認識一下
PS: 最初聖桑創作是室內樂組曲,但後來衍伸很多不同音樂形式,管絃樂曲版本是很經典的音樂表現形式
| 主題 | 代表樂器 | 特色描寫 |
|---|---|---|
| 序奏和獅子進行曲 (Introduction and Royal March of the Lion) | 雙鋼琴 弦樂 | 像獅王走紅毯一樣氣勢登場,最後還會聽到低音「吼」一聲! |
| 公雞和母雞 (Hens and Cocks) | 母雞:單簧管 公雞:鋼琴 | 公雞母雞在廚房裡跑來跑去,叨叨叫還會吵架! |
| 野驢 (Wild Asses) | 鋼琴 | 左右手輪流彈超快,好像兩隻驢子在原野瘋狂奔跑! |
| 烏龜 (Tortoises) | 鋼琴 大提琴 | 像慢動作電影一樣一步一步走,好像快睡著了~ |
| 大象 (The Elephant) | 低音提琴 | 咚咚咚的腳步聲,配上大象用鼻子發出的滑音~超有重量感! |
| 袋鼠 (Kangaroos) | 鋼琴 | 鋼琴聲跳來跳去~就像袋鼠「蹦蹦跳」帶著寶寶一起運動! |
| 水族館 (The Aquarium) | 水面波光:鋼琴、弦樂 魚:長笛、單簧管 | 閃亮亮又搖晃晃~像熱帶魚在水中飄來飄去、轉圈圈! |
| 長耳動物 (Persons with Long Ears) | 小提琴 | 頭動來動去的感覺~像在聽這些長耳朵動物左顧右盼、歪頭聽聲音! |
| 杜鵑 (Cuckoo in the Heart of the Wood) | 單簧管 鋼琴 | 每次出現都在「咕咕」點名~像是躲起來的時鐘鳥,突然叫一下! |
| 鳥籠 (The Aviary) | 弦樂 | 鳥兒們叽叽喳喳、飛來飛去~聲音像打開了鳥籠一樣熱鬧! |
| 鋼琴家 (Pianists) | 音樂老師在練琴?!故意彈得很誇張,像在模仿古板的演奏家~超搞笑! | |
| 化石 (Fossils) | 木琴 | 好像走進恐龍博物館,看到地板下的骨頭一樣,音樂聽起來乾乾的、涼涼的~ |
| 天鵝 (The Swan) | 大提琴 | 像在湖面上滑行的天鵝,優雅又順~還會有水波紋的感覺! |
| 終曲 (Finale) | 全部樂器上場 | 大家一起跑出來大合照啦~動物們全員再登場,好像開派對一樣熱鬧到爆炸!🎉 |
為什麼 如此受 大家歡迎?
動物狂歡節,不僅在音樂本身好聽、樂器描寫生動外,它還有多種表演形式。例如:親子互動、舞台劇、沈浸式觀賞、說故事劇場等的演出形式,讓古典音樂更走入生活當中。
所以之後,如果有看到演出資訊,強烈建議您走進音樂廳/劇場,一起感受這群動物們的魅力,來一場狂歡派對吧!
用鋼琴說故事形式
沈浸式觀賞形式
親子互動形式
音樂繪畫形式
推薦連結資訊
如果你也喜歡《動物狂歡節》這部經典兒童音樂組曲,這裡分享幾本繪本和鋼琴譜可以參考~
演出前陪孩子一起閱讀熟悉故事,不只能讓他們更了解角色,也能提升他們對音樂的參與感與想像力 🎶📚
幼兒音樂繪本(共四冊)《動物狂歡節》《胡桃鉗》《魔笛》《彼得與狼》
世界鋼琴套曲 胡桃鉗 天鵝湖 彼得與狼 動物狂歡節 葛蓓莉亞 五線譜版 (可以選擇只購買動物狂歡節即可)



